中国煤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凝聚行业智慧 共绘发展蓝图 2025中国煤炭学会学术年会在横琴召开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25日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2025年11月20至21日,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办,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的2025中国煤炭学会学术年会在横琴顺利召开。中国煤炭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刘峰,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部主任周光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顾大钊、金智新、康红普、王国法、王双明、赵跃民以及来自全国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省市级煤炭学会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煤炭学会秘书长王蕾主持。

刘峰理事长在致辞中向与会领导、院士、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煤炭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行业变革的双重使命。本次年会以“数智引领、创新驱动、安全高效、绿色低碳”为主题,旨在打造高层次交流平台,展示煤炭全产业链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他表示,学术年会自2023年首创,已逐步发展成为机制化、品牌化的行业盛会,其内涵不断丰富,平台功能日益完善,力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与方向引领。在随后的大会报告中,刘峰理事长系统回顾了2025年学会在党建引领、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深刻阐述了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他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他特别呼吁全行业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共同为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转型贡献力量。

周光华副理事长在致辞中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对参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作为我国能源领域骨干企业,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实践。他指出,面对能源转型新形势,集团正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他表示,本次年会的召开为行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宝贵平台,期待通过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共同推动煤炭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开幕式上,隆重发布了《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志》,该志书是我国首部系统记录煤炭科技发展的行业专志,历时多年精心编纂,全面、客观地梳理了自1949年至2020年间中国煤炭科技从奠基、发展到腾飞的壮阔历程。它不仅承载了几代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工业记忆与奋斗精神,更是一座鉴往知来的历史丰碑,为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自信。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煤炭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学会于2025年对奖项体系进行了重整优化,首次设立了“科技成就奖”、“国际合作奖”、“创新团队奖”、“青年科技奖”和“科技创新奖”等多个类别。这些奖项旨在致敬前沿探索的杰出个人,表彰协同攻关的优秀团队,激励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认可实现突破的技术项目等。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顾大钊、金智新、康红普、王国法、王双明、赵跃民等分别围绕煤炭领域的矿区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发展、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智能化技术、绿色低碳发展、清洁能源低碳开发利用等议题作了高水平学术报告。此外,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虹,国家能源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原主任、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原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李全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李爽等多位资深专家也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报告。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煤炭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更为推动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方向指引。

会议设置了十四场平行分论坛,议题广泛覆盖矿井水保护处理、煤炭清洁利用、绿色安全开采、矿山人工智能、安全智能钻探、选煤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及矿用环保材料等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沿领域。各论坛汇聚业内权威专家与青年学者,通过专题报告、互动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讨技术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注入新动力。同时,部分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还召开了成立大会或换届会议。

会议同期举办的先进技术装备展览,为与会代表呈现了一场煤炭科技创新成果的视觉盛宴。展区汇聚了国家能源集团等多家行业骨干企业,集中展示了煤炭行业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最新科技成果与先进装备,充分体现了行业科技创新的先进性与代表性。展览现场交流踊跃,代表与展商围绕技术参数、应用场景与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对接,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为推动煤炭技术与装备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的实体支撑与合作契机。

本次大会不仅是展示煤炭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更是凝聚行业发展共识、明确未来前进方向的关键平台。与会代表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深化了认识,拓宽了思路,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网络。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中国煤炭科技界的创新活力与责任担当,为构建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能,必将对推动煤炭工业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