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煤炭学报》创刊五十周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4年10月22日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煤炭学报》执行主编  许升阳

  (2014年10月16日)

  各位代表:
    受《煤炭学报》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和承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委托,我代表《煤炭学报》编辑部,向各位理事和各位编委汇报《煤炭学报》创刊五十年来的工作。
    汇报共分为发展简况、办刊措施和努力方向三个部分。
    一、《煤炭学报》发展简况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主管、主办、承办、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创刊至今,《煤炭学报》已出版39卷,发表学术论文6000多篇,为繁荣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培养人才,促进煤炭科技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煤炭学报》的发展经历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办期(1964~1965年)、停刊期(1966~1978年)
    为了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1964年,中国煤炭学会正式创刊了《煤炭学报》(季刊),当时的承办单位是北京矿业学院。1966~1978年的文革期间《煤炭学报》停刊。
    (二)发展期(1979~1992年)
    1979年,《煤炭学报》随着中国煤炭学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而复刊(季刊)。时任中国煤炭学会的贺炳章理事长为学报题写了复刊词,启功先生为学报刊名题字。在这期间,编辑部先后在杂志上开辟了《矿井井型与服务年限》、《矿井合理集中生产》、《煤矿矿山压力名词术语》等专题学术讨论栏目,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好评。在这个阶段《煤炭学报》开始获得国家级期刊奖项。
    (三)影响扩大期(1993~2006年)
    1993年,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扩大了期刊的刊载能力。
    1995年组建了《煤炭学报》第一届编委会,当时由范维唐副部长担任编委会主任委员,编委由25名专家学者组成,并分别在1995年、1997年和2000年召开了3次编委会会议;2002年进行了换届,组建了第二届编委会。
    在这期间编辑部开始吸纳协办单位,与煤炭行业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办刊,这一尝试为《煤炭学报》以后的良性发展开辟了新路。
    1995年,随着学报学术影响力的不断增大,《煤炭学报》被世界知名检索机构“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收录。
    在《煤炭学报》的“影响扩大期”,编辑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绩:1999年获得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首届中国期刊奖”正是这个时期办刊成绩的集中体现。
    (四)品牌提升期(2007年~)
    2007年,随着煤炭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煤炭科研成果和科技论文的产出量大幅增加,《煤炭学报》的收稿量也大大增加。为适应发展需求,《煤炭学报》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同时,学报获得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同年编辑部率先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网上投稿、审稿一体化办公模式。
    为了推动《煤炭学报》快速发展,保持编委会的高效运作,编辑部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组建了第三届、第四届编委会。
    这期间《煤炭学报》学术影响力再次获得较大提升,各项评价指标屡创新高,2013年《煤炭学报》的总被引频次达到3812次,影响因子达到了1.238,期刊综合排名在全国近5000种科技期刊中跃居第9位,进入了前十的行列。
    二、办刊措施
    (一)以期刊质量为中心,多举措获取优质稿件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编辑部始终把提高刊物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重视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创建精品期刊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约优质稿件,扩大期刊影响的重要一环。为此,编辑部每年都召开选题策划会,研讨年度报道计划。从创刊至今,编辑部策划刊出了多期有影响力的专题,尤其是近几年,先后刊登了多个973重大专项专题,得到了行业专家、学者的好评。
    二是积极向行业内的专家约稿。优质稿件的获取单靠自由投稿是不行的,“等米下锅”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学术期刊必须要“找米下锅”,为此,编辑部鼓励专业编辑主动出击,与专家学者密切交流,把最优质的稿件组约到《煤炭学报》上刊发。
    三是开展“走进高校”活动。为进一步加强与涉煤高校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编辑部于2013年初启动了“《煤炭学报》走进高校”活动,截止目前,已走进了“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9所高校,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不仅拉近了《煤炭学报》与高校的距离,同时还扩大了期刊的宣传,激发了广大师生们的投稿热情。
    四是树立为读者、作者服务意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编辑部率先在2007年建立了网站,安装了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实现了作者网上投稿、专家网上审稿、编辑网上办公的网络化办公模式;同时还免费向读者开放了网刊。快捷、方便、公正的论文发表服务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作者将论文投向学报。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煤炭学报》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高影响力论文也越来越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通过定量评价指标,每年从评选当年的前5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几百万篇论文中评选出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煤炭学报》在2012度、2014年度分别有2篇学术论文光荣入选。这4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是谢和平院士、袁亮院士、康红普研究员、胡千庭研究员。年度百篇最具影响论文按照学科部类划分,工业技术类每年只有40篇左右、医药卫生类有30篇左右、基础科学类有10多篇、农林牧渔10篇左右、管理及其他只有1篇。《煤炭学报》在两个年度各有2篇论文入选,这充分说明学报刊出的论文水平之高,影响力之大。在此,我也向4篇论文的作者表示祝贺和感谢。
    (二)健全期刊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期刊品质
    期刊质量是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的综合体现,抓好2个质量的提升,也是多年来编辑部工作的重点。围绕以上2点,编辑部在选、组、审、编、校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主要措施有:在学术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即,认真的初审、公正的“双盲”外审、慎重的决审。论文选用看质不看人,坚决杜绝后门稿、人情稿、关系稿,保障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报的这一传统做法,得到了院士、专家学者们的支持和认可。在编校质量控制方面,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几年来,编辑部一直严格按照ISO9000要求,结合编辑部工作特点,从计划、实施、检查到问题处理等环节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保证了期刊的出版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保障期刊高效运行
    编委会是编辑部开展工作的领导者,也是期刊学术质量的把关者,学术导向的指引者。从1995年第一届编委会创建开始,目前《煤炭学报》的编委会已经发展到了第四届。第四届编委会由王显政部长担任主任委员,76名编委由行业内的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煤炭学报》的历届编委会,不但帮助编辑部提高了期刊学术质量,而且在开展学术活动,扩大期刊影响,以及筹措办刊经费等方面都为学报做出了很大贡献。保障了期刊的高效运行。在此,我代表《煤炭学报》向一直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编委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四)秉承专家办刊理念,建立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审稿专家队伍
    编辑部始终秉承“专家办刊”的理念,把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作为确定论文能否发表的主要依据。经过多年的运作及不断完善,现今《煤炭学报》已经建立起一支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热心为学报学术质量把关的动态审稿专家队伍。审稿专家库里现有核心审稿专家400多人。目前,学报的每年收稿量3000余篇,其中多数稿件都要经过2次外审,甚至3、4次外审,工作量很大,《煤炭学报》的审稿专家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严把论文学术质量关,才有了《煤炭学报》的今天。
    (五)着眼行业大局,充分依靠协办单位
    《煤炭学报》是煤炭行业的杂志,她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我们行业内专家学者的指导和精心培育,更离不开我们煤炭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煤炭企业的大力支持。从1996年开始,编辑部与煤炭系统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煤炭企业开展合作办刊,共同促进了《煤炭学报》的发展。目前《煤炭学报》已由最初的11个协办单位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个协办单位和学术支撑单位。
    这3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们始终把《煤炭学报》作为他们学术成果发表的第一平台,把最优秀的论文投向了《煤炭学报》。同时,通过《煤炭学报》这一平台,协办单位的论文也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传播和引用。在2012年、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的“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中,《煤炭学报》总共有44篇次论文入选,其中多数文章来自于这30家单位。
    在提供优秀稿件的同时,协办单位和学术支撑单位还为《煤炭学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费资助,在此编辑部表示由衷的感谢!
    (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
    编辑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刊物质量。为此,编辑部在编辑队伍建设上做了许多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编辑水平高、活动能力强、责任心强,勇于创新的编辑团队。另外,编辑部还制定和完善了一些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积极性和责任心。
    50年来,《煤炭学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历届编委以及广大作者、读者的关爱和支持下,始终以“登一流文章,办一流期刊”为指导思想,坚持办刊宗旨,突出刊物特色,历经几代编、审人员的辛勤耕耘,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普遍赞誉;并且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荣获了“首届中国期刊奖”等多项国家级期刊奖项,以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期刊出版行业大奖20多项;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也一直居于矿业类核心期刊的前列。
    《煤炭学报》能够健康发展,能取得这些成绩,这与主管单位中国科协、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承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以及学会、协会历任领导对编辑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与煤炭系统内的院士们、专家学者们对杂志的厚爱是分不开的。王显政部长等历任领导给予了编辑部很多的关怀和鼓励;中国科协给了编辑部很多的政策指导以及基金资助;中国煤炭学会给予了编辑部很多的政策扶持;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编辑部提供了舒适、良好的办刊条件以及经费上的支持;以钱鸣高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除了指导我们办刊外,还把最优秀的论文投到《煤炭学报》上发表,这些都是编辑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在这里我代表编辑部向以王部长为代表的上级领导们、向以钱鸣高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再次表示感谢!
    三、努力方向
    《煤炭学报》作为国内外煤炭行业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重任在肩。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争创世界一流期刊。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不断提高期刊质量
    提高期刊质量是编辑部永恒的主题。为此编辑部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组织优秀稿源,不断提升期刊的质量。为读者呈现最优质的学术论文,为作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发表平台。
    (二)加强期刊宣传及数字化出版工作,扩大期刊影响
    期刊的影响力是期刊学术质量和传播质量的综合体现。今后,编辑部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同时,要做好期刊出版后的宣传工作;同时,要紧跟形势,加快数字化出版步伐。进一步提高《煤炭学报》优秀学术成果的扩散速率,扩大传播范围。
    (三)加快期刊的国际化进程,争取早日进入SCI检索
    2012年、2013年《煤炭学报》连续两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在SCI数据库中,《煤炭学报》的国际他引频次达到了700多次,超过了一些国内被SCI检索的期刊,这表明《煤炭学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编辑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期刊国际化进程,争取早日进入SCI数据库检索。
    (四)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
    新的一届编委会的成立了,编辑部将继续加强与各位编委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编委会在指导学术报道方向、稿件组织、学术质量控制、期刊宣传以及筹措办刊经费等方面的作用,并积极探索更加适合《煤炭学报》的编委会运作模式。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50年来,《煤炭学报》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在行业众多期刊中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值此创刊5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编辑部向多年来支持我们、关心我们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编委、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煤炭学报》的发展,把咱们行业内这本杂志共同办好!
    谢谢大家。